陈 松 研究员
陈松,男,1970年1 月生,云南镇沅人,1988年9月-1992年6月在西南农业大学蚕桑系蚕学专业学习,获得农学学士学位。毕业后于云南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参加工作。现任鸭脖登录蚕桑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创新团队首席、云南省农业现代化体系养蚕与栽培研究室岗位科学家、云南蚕桑育种与高效生产工程研究中心高效栽桑养蚕研究团队负责人,中国蚕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丝绸年鉴》地方编辑、云南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三农通”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
主要研发领域及成果:
1.家蚕新品种选育 曾主持完成了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高抗、高产、优质家蚕斑纹双限性春用品种选育”项目和科技攻关及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农业部分)“云南优质原料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参与了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强健性多丝量家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项目等10余项省部级项目。主持育成“云蚕9号”、“云蚕10号”等家蚕新品种4对,参与选育“云蚕7×云蚕8”等5对家蚕品种、“云桑果1号”等2个桑树新品种。主持完成的“蚕桑新品种‘云蚕9号、云蚕10号、云桑3号’选育及配套技术应用”成果获得201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蚕桑轻简化技术研究与示范 作为云南省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养蚕与栽培岗位科学家,近年来在省力化养蚕技术,桑园轻简化栽培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研究与推广,引进了“小蚕人工饲料饲养技术”、“桑园地布覆盖技术”、“大蚕大棚地蚕育技术”,目前效益正逐步得到显现。
3.蚕桑政策研究 作为主要执行人参加了云南茧丝绸产业发展对策研究工作,完成了云南省茧丝绸产业的调研,编写了《云南茧丝绸发展对策》的报告,报告成果已作为云南省茧丝绸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对云南省茧丝绸产业进行调研,主笔起草的《云南省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20)》已下发执行。
4.地方标准研究 主持完成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464.2-2013桑树 第2部分:育苗》,参与起草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 633-2014桑蚕茧生产技术规程》、《DB53/T 494-2013桑蚕雄蚕一代杂交种繁育技术规程》、《DB53/T 631-2014桑蚕雄蚕三级原种繁育技术规程》、《DB53/T 464.1-2013桑树 第1部份:品种选择》、《DB53/T 464.3-2013桑树 第3部分:栽培与管理》。
5.主持或参与了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高抗、高产、优质家蚕斑纹双限性春用品种选育”项目、科技攻关及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农业部分)“云南优质原料茧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和科技惠民计划-科学技术普及“云南红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精品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参与了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强健性多丝量家蚕优良新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项目、院士(专家)工作站专项“向仲怀院士工作站”项目等10余项省部级项目。
6.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1项、云南省科技进步奖3项,获得专利5项。作为主编编撰出版了《云南优质蚕茧生产技术研究》、《云南省蚕桑产业政策研究》、《云南蚕业》和《云南蚕业实用技术》4部专著,作为地方编辑参与了《中国丝绸年鉴》编辑工作,先后发表了《春用家蚕皮斑双限性品种“云蚕10号”的选育》等科技论文8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30余篇。
主要社会兼职:
中国蚕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丝绸年鉴》地方编辑、云南省蚕学会理事、云南省蚕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云南“三农通”专家、云南省标准化委员会委员。